高考作文备考指引
一是内容上更加走向社会生活,更加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前面已有详析,不再赘述。
二是形式上仍是“命题、话题、材料作文”三足鼎立,但更加地自由开放,主要指思维角度和文体形式的开放。如同样是独词作文,山东卷侧重于动作,题目是“见证”,而四川卷侧重于形容,题目是“熟悉”。两个题的开放度都大。山东卷,可用填充法,是谁,见证什么,什么样的见证,于是可拟出如下范围:“爱的见证”“中国真情见证”“历史见证”“谈司法见证制度”“见证爱情”“时间的见证”等,内容范围确立后,根据自身实际选取最有感触的内容和最擅长的文体方式表达即可。而四川卷作文则用选点法,可人、事、物,写记叙文或说明文(最好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或写微型小说,或写小故事等,有识见的还可写议论文。
三是更加的人性化和具有亲切感。如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就出得很好。对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不会唱,也听得多。这个题目能唤起学生的相关体验,并帮助学生进行立意思考。浙江卷同样关注音乐,虽说审题花费的时间可能要多些,但有详细的歌词提示,这也算是一种作文命题的人性化吧。又如天津卷的“我说九零后”也让学生增添亲切感。相信这样的好题目会越来越多。再如重庆卷的“我与故事”也不错,谁会没有故事,或多或少,都有些吧,有,就好办啦。高考作文的人性化与亲切感,是2010级备考老师拟题材的时候需要注意的,而高考命题专家则要加大这方面的研究。不外有两个维度,一是尽量贴近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二是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把握住了这两点,就能把高考作文出在考生心坎上。
而2019年的高考作文备考则要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社会生活分析意识,加强思维训练,开展社会生活热点讨论。教师要有意识收集并精选一定的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生活材料,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要在讨论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分析的角度与方法。如求深分析与求广分析、求同与求异分析、顺向分析与逆向分析、表层分析与内部分析、理论分析与实际分析、演绎分析与归纳分析、历史高度分析、发展演变分析、散点分析、条件分析、假设分析(即设多个分论点)、让步分析、归谬分析(用于驳论)等。还可教学生一些更具体的分析方法,如“顺”“逆”“引”“喻”“释”“比”“问”七字法,“顺” 即顺着题目、立意阐释观点,“逆”即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引”即引用论证,“喻”即比喻论证,“释”即阐释题目含义破题。“比”即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问”即通过一问一答来分析议论。还要提示学生分析问题要善于借助哲学原理和相关文化背景进行分析。社会生活热点讨论,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的社会生活分析意识,学会一些分析技巧与方法,并积聚一些社会生活素材。
二是加强学生自我认识与思想品德认识。这里的自我认识主要指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激励等。无论是自我认识还是思想品德认识都不能板着面孔说教,而要“寓教于事”,既通过相关材料提高学生的认识。这种认识课不同于政治课,而是通过“读”与“写”的语文活动来实现。在认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认识的三大规律:一是量变质变规律,可结合“演变分析”认识;二是对立统一规律;三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后两者可结合“辩证分析”认识。
三是实实在在地进行“命题、话题、材料”作文实效训练,写好两类实用文即记叙类和议论类文章。如何解决实效问题,成功的做法是不图“量”,只图“质”。不在练习题目的数量,而在是否练到“类”,即三大文体的具体类型。不在练习作文的题目数,而是写一文必须像一文,要全班实行达标过级训练,不达标不过级者,要反复写同一种类型,同一道作文,直到成功为止。如果师生均有这种“实效”和“质量”意识,并认真付诸于行动,在高考场上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